>百科大全> 列表
火花放电的原理
时间:2025-04-11 03:58:07
答案

火花产生是基于电火花腐蚀原理,即在工具电极与零件互相靠近时,极间电压将在正、负极间使电介质电离而形成火花放电,并在火花通道中瞬时产生大量热能,足以使金属局部熔化甚至汽化,而将金属腐蚀掉,从而形成所要求的型孔和盲孔。

当脉电压加到电极上时,便在当时条件下相对某一间隙最小处,或绝缘强度最低处击穿工作液,并产生火花放电,瞬间产生高温,温度高达104℃以上,使得零件上被蚀掉一小点金属,形成一个小凹坑。

此后,工作液恢复到绝缘状态。接着,第二个脉冲电压又重复上述动作,使零件的金属表面不断地被蚀掉,依次下去,即可将工具电极的形状复制在工件上,从而加工出所需的零件型孔和型腔来。

电火花加工是在较低的电压范围内,在液体介质中的火花放电。 电火花加工主要由机械厂完成。电火花是一种自激放电,其特点如下: 火花放电的两个电极间在放电前具较高的电压,当两电极接近时,其间介质被击穿后,随即发生火花放电。

伴随击穿过程,两电极间的电阻急剧变小,两极之间的电压也随之急剧变低。火花通道必须在维持暂短的时间(通常为10-7-10-3s)后及时熄灭,才可保持火花放电的“冷极”特性(即通道能量转换的热能来不及传至电极纵深),使通道能量作用于极小范围。通道能量的作用,可使电极局部被腐蚀。

于加工中材料的去除是靠放电时的电、热作用实现的,材料的可加工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解决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