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百科大全> 列表
蜜袋鼯吃幼崽是什么原因
时间:2025-04-11 03:33:27
答案

1.

应激障碍大家对应激反应这个名词应该都不陌生,特别是养过宠物的铲屎官,大多都知道宠物应激的危害。蜜袋鼯如果生活在一个它自己都不熟悉、不信任的环境中,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引发应激反应,更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急性应激障碍,需要很久才能缓过来,也有可能直接缓不过来了。这种连生活都处于高压状态的情况下蜜袋鼯很有可能出现弃养现象,因为育幼真的很需要精力。但如果蜜袋鼯很信任铲屎官,跟铲屎官的感情很好,那铲屎官随便伸手去摸它的宝宝也不会出什么问题。所以如果你家的蜜袋鼯生了宝宝,但是你跟蜜袋鼯的感情还没培养到位的话,就要少去打扰。

2.

营养缺乏其实营养缺乏这一块能分成好几部分来写,我以后会单独写一篇关于蜜袋鼯营养摄取的文章,这里先简单说一下关于营养缺乏的不同情况。首先大家要知道,无论是人还是宠物,怀孕、哺乳和育幼都是非常耗费能量的事,如果怀孕期间和育幼期间的雌性蜜袋鼯本身都瘦得像竹竿,那它肯定没有多余的营养去分给宝宝,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很多弃养现象也都是因为食物短缺,雌性动物本身就没什么充足营养,这同样也是食子现象的主要原因,因为把幼崽吃掉也可以为母体提供一些能量。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雌性动物生下了不止一个幼崽,那么在营养不充足的情况下它有很大概率会遗弃弱势个体。投喂过流浪猫的同学们应该见过这种情况,就是同一窝的小奶猫,有些强壮的会越来越强壮,而原本瘦弱的则会越来越瘦弱,猫妈妈去哪里也喜欢带着强壮的奶猫,有时候带着奶猫搬家就直接把弱小的奶猫留在原地不管了。这也是正常现象,因为流浪猫跟野生动物很像,它们要考虑后代的成活率,把有限的资源优先分给强壮的后代,而瘦弱的后代能活下来的概率本就很低,所以会被母亲遗弃,甚至吃掉。蜜袋鼯也是这样,只生一只还好,如果是双胞胎的话铲屎官就要时刻注意观察,防止种间压制现象的发生,如果相对瘦小的幼崽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和食物,铲屎官就要考虑手养了。

3.

没有经验这也是蜜袋鼯弃养幼崽的原因之一,有时候初次当母亲的蜜袋鼯没有带孩子的经验,就会缺乏育幼意识,第二次繁殖就会好很多。当然了,本能是一方面,性格又是另一方面,不是所有蜜袋鼯都能很快适应母亲的这一身份,有时候幼崽在身上乱爬,或者进食母乳时太过用力,都会让雌性蜜袋鼯感到不适,从而把幼崽丢在一边自己去笼子里快乐玩耍。一般这种情况下铲屎官只能加大监管力度,雌性蜜袋鼯如果实在不想带孩子,就只能由铲屎官亲自带了。关于蜜袋鼯幼崽的手养方法我上次写过专门的文章了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章列表里翻一下。话说我有一个养蜜袋鼯的粉丝,她家的蜜袋鼯就是这种情况,虽然也会给幼崽喂奶,但经常不耐烦,喂了没一会儿就把宝宝推开自己出去玩了。试了很多种方法还是没用,最后她把宝宝拿出来亲自喂食、手养,蜜袋鼯宝宝才顺利活了下来。第二年那只雌性蜜袋鼯又生了崽,这次就规矩多了,好好把孩子带到了断奶,应该跟生第一胎时雌性蜜袋鼯年龄比较小也有关,没有经验和当母亲的觉悟,后面会自行改善。

4.

信息素异常信息素又叫外激素,是动物个体散发出的外部激素,被其他同类个体感受到以后会引发一系列社交行为,例如求偶、敌对、保持友好等。而如果这一窝蜜袋鼯里面的雄性蜜袋鼯、雌性蜜袋鼯或蜜袋鼯幼崽中的任何一方的信息素分泌异常,都会导致其他个体出现异常行为,再反馈到出现问题的个体本身上。这个是天生的,出现的概率极低,也没什么直接的改善方法,就是不适合生娃,而幼崽太小时被遗弃也很难去手养成活,如果真是这种状况铲屎官只能带雄性蜜袋鼯去医院做绝育,不让它们再繁殖了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解决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