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字的象形文字演变如下:
1. 甲骨文:甲骨文的“午”字像一根木杵,上面有一个横结,表示舂米的工具。
2. 金文:金文的“午”字更加形象,像一个手持杵棒的人在舂米。
3. 小篆:小篆的“午”字简化了许多,但仍然可以看出舂米的形象。
4. 隶书:隶书的“午”字开始变得方正,失去了象形的特点。
5. 楷书:楷书的“午”字进一步简化,已经不太像舂米的形象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午”字的意义发生了变化,由原来的“舂米”之义,引申为“正午”、“中午”等意思。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,“午”字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演变,但其基本意义一直与舂米有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