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师说》是唐代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,阐述了择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。以下是部分古文注释:
1. 师者,所以传道、受业、解惑也。
- 注释: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、教授学业、解答疑惑的人。
2. 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
- 注释: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的,谁能没有疑惑呢?
3. 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
- 注释:如果一直被疑惑困扰,最终也无法解决。
4. 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
- 注释:生活在我前面的人,他们听闻道理肯定比我早,我要向他们学习。
5. 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
- 注释:生活在我后面的人,他们听闻道理也比我早,我也要向他们学习。
6. 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
- 注释:因此无论贵贱、长幼,道理在哪里,老师就在哪里。
7. 圣人无常师,孔子师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
- 注释: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,孔子曾向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求教。
8. 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
- 注释:郯子这些人,他们的才能不如孔子。
9. 孔子曰:“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”
- 注释:孔子说:“三个人一起行走,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。”
10.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。
- 注释: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,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更贤能。
11. 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
- 注释:听闻道理有先有后,技能学业有专门的研究领域,就是这样而已。